收售过千台二手车的经验总结:报价高≠卖不动,真正阻碍成交的,是客户「听不懂这台车值在哪儿」。
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
有两位销售同时推同一款2020年的丰田凯美瑞,报价都是18万。
第一位销售,讲得很卖力,但全程在强调配置参数和价格优惠:“这车带全景天窗、真皮座椅,现在订车还能送三次保养。”客户听完第一反应就是:“同款车别家才16万,你这太贵了。”
第二位销售,换了个讲法:“这台车全程4S店保养,发动机变速箱零维修,你买回去至少3年不用动大修。上周有个客户买了台16万的同款,三个月花了2万修变速箱,还耽误了半个月生意。”
结果?前者被拒,后者当天成交。
这就是「表达方式」的巨大差异。客户不是只看价格,他们更在意两个问题:
展开剩余90%这个价格到底值不值?你贵得有没有道理?
很多二手车商的销售,一遇到客户说贵,下意识就是“再降五千”,这其实是最危险的。
那该怎么做,才能让客户觉得“你贵得有理”?
我们给出3个最有效的实操方法,一线销售都能立刻学会用:
1.风险对照法:不选这台车,他要承担什么成本?
别从你的角度说车况多好,而是让客户看到「买便宜车的风险」。
例句:“这台虽然贵2万,但全车原版原漆没事故。你要是选那台16万的,万一查出是泡水车,退车打官司至少耗3个月,耽误用车不说,律师费就得花几万。”
这个时候,2万的差价,不再是贵,而是更省。
2. 案例背书法:别人敢买,说明贵有贵的道理
客户怕买贵了吃亏,你要用真实成交案例来打消他的疑虑。
“像您这样做工程的老板,上个月有个客户提了台同款,他说最看重的是发动机状态,跑工地山路一点不耽误事,比他之前那台便宜车一年多赚了好几万工期钱。”
这比你讲任何检测报告都更有说服力。
3. ROI对比法:花的钱和回报一对比,谁都知道怎么算账
“这台车虽然比市场价高1.5万,但变速箱油、刹车片都是刚换的,你买回去3年不用大保养,光这两项就能省2万。再加上车况好,3年后转手至少多卖1万,算下来其实还赚5千。”
高价成交的核心,不是“你说服客户”,而是“客户觉得不选这台车,代价更大”。
这是二手车销售表达力的分水岭,谁能把车况价值讲清楚,谁就能卖出高价。
低价卖亏本≠客户没预算
而是你没把价值锚点拉高
很多销售一听到客户说:“你们这车太贵了”,第一反应就是:客户预算低。
但真相往往不是客户没钱,而是——你在他心中不值这个价。
我们先讲个案例:
有家二手车行收了台2021年的奔驰E级,报价42万,客户一听摇头:“别家同款才39万。”
团队差点准备降价,后来换了表达方式——直接拿新车做锚点:“这台车才跑了2万公里,相当于准新车,新车落地要60多万,现在省了18万,还免了购置税。39万那台跑了5万公里,车况差一个等级,其实每公里成本比我们这台还高。”
结果——客户当场交了定金,觉得42万买台准新车太值了。
为什么?
你拉高的是客户的「认知参照」,而不是车辆本身。
这就是「价值锚点」的作用——决定客户是把你和谁做比较。
如果你默认让客户把你跟“最低价”的同款车对标,那无论你再怎么讲车况、保养、售后,他只会盯住一句话:“那别人39万,你凭什么42万?”
锚点的作用,就像二手车展厅的“限量版车型”。高端车行定价时,一定会在展厅放台限量版跑车,标价几百万,即便很少有人买。但你有没有发现?客户看旁边50万的家用车时,心理感觉特别划算——就是被锚点拉高的结果。
销售表达中同理:
锚点拉得高,客户觉得你价格合理
锚点拉得低,客户觉得你就是贵
那么,如何打造你的价值锚点?给你3种常用方式:
方式1:对标新车价格
别怕跟新车比,前提是你能讲清楚“省在哪里”。
“这台3年的宝马5系,新车落地55万,我们卖35万,车况还跟新车差不多。”
方式2:强调车况等级差异
让客户意识到:你这台车属于更高品质梯队。
“你看的那台15万的帕萨特是2018年的,我们这台17万的是2020年的,虽然贵2万,但属于准新车梯队,比同年份车还便宜1万,性价比其实更高。”
方式3:先讲使用成本,再讲购买价格
人对“损失”的感知远远大于“得到”。
“你选39万那台,看着便宜3万,但后续可能要花2万修发动机,每年保险还比我们这台贵5千,3年下来反而多花4.5万。”
总结一句话:
客户不是对价格敏感,而是对「价值感知」敏感。
你能把自己的锚点拉高,客户自然就不会只盯“价格”。
价值表达力≠口才好,而是系统能力
先问你一个场景:假设你是老板,你的销售小李接待客户,讲了半小时配置参数,结果客户一句话怼了回来——“这些配置别家车也有,凭什么你贵3万?”
小李脸红脖子粗:“我们车新、车况好、老板人实在!”
客户摇头:“我听你讲半小时了,还是不明白值在哪。”
结果,客户转身去了别家。
这种场景,你是不是也经历过?
这就暴露了一个致命问题:
不是销售没努力,是你团队压根没有建立“车况价值表达系统”。
真相是:客户不会为“听不懂”的价值买单
二手车销售不是讲感情,是讲逻辑。
你说“我们车经过108项检测”“我们提供一年质保”“我们口碑好”,在客户脑子里可能只是一团模糊的“好像还行”。
但一模糊,就不值钱。
我见过一家二手车行,就因为「价值讲不明白」,连续把几台精品车低价处理了。
他们以为问题出在市场行情不好、客户预算低,结果我们一看——他们连“客户到底为啥买二手车”都没统一表达口径:有人说“便宜”、有人说“性价比高”、有人说“保值”。
说得都对,但就是没有形成一句能让客户听了拍桌子说“对,就是这个”的价值主张。所以,真正的价值表达,不是靠临场反应,而是靠系统建设。
总结出一个方法论,叫做:从“我会讲”到“我们讲得一样”,二手车行必须建立「团队级」价值表达系统。
具体包括以下3个模块:
1. 建立“统一口径”的价值表达主张
你可以叫它「客户视角的车况价值说明书」。
统一口径,例如“我们不是卖二手车,是帮客户买到2年不用修的放心车”,
只要客户一问:“你们怎么比别人贵?”每个销售都能接这句话,把话题从“价格”拉到“后期省心”。你讲配置,客户比价格;你讲结果,客户才会问“怎么保证”。这就是价值主张的作用——统一视角,打穿心智。
2. 每个销售都能讲出“能落地、能量化、能复用”的表达逻辑
我们不靠销售自己想,而是用结构化工具,保证每个人都讲得“有头有尾”。
例如场景化开场:“您之前是不是听说过朋友买二手车,半年就大修?我们上个月有个客户,就是因为贪便宜买了台事故车,花了5万还没修好……”
成本对比+风险提示:“这台车虽然贵2万,但我们包一年2万公里质保,你买那台便宜的,万一发动机出问题,修一次至少3万,还没保障。”
案例:“隔壁小区王哥上个月买的同款车,开了三个月说,比他之前那台二手车省了8千油钱,因为发动机状态好。”
销售不是讲参数,而是讲故事、算细账、讲别人家的经验。
3. 建立“销售演练+复盘机制”,讲得好≠讲得对
有些销售讲得天花乱坠,客户还是不买。为什么?因为你讲的是“你想说的”,而不是“客户在意的”。
每周一次的“客户异议复盘”销售必须带一条“客户说贵”的真实场景,现场讲解 + 模拟还原,团队一起打磨最有效的回应方式,逐渐沉淀成话术库。
时间一长,这些话术不仅能提升团队战斗力,还能作为新人培训的底稿,效率飞快提升。
给二手车行老板的建议:
价值表达,得靠机制,不靠天赋
很多老板会说:
“我知道表达很重要,但我们销售水平参差不齐,没办法统一讲法啊。”
“我们也做了培训,但过两周就忘光了。”
“我也想提炼价值点,但我们车源那么杂,怎么讲得清?”
这些问题,我在服务二手车行业时听到过上百遍。不是你的销售讲不好,是你没给他们一套能落地、能传承的表达机制。销售表达力,不是靠培训几次,而是靠“组织能力”把它变成团队的底层语言系统。
那到底该怎么做?建议从这两步走起:
1. 组织层面,提炼你的价值主张底稿
企业的价值主张这件事,老板必须亲自盯,因为只有你最了解你的客户、你的车源、你的经营逻辑。所有人都该知道怎么讲价值:别谈低价,讲检测标准、整备质量、售后保障。
这就叫“价值底稿”——销售不是随便讲,而是讲得有源头、有依据。
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一个:
让每一位销售,不论资历,都能讲出“同一套底层逻辑”。
2. 流程机制层面,让价值表达变成“日常动作”
如果你只靠每月一次的培训,那叫「打鸡血」,不是机制。
你要做的,是让表达力成为销售日常的一部分,比如:每周一次“客户异议复盘会”:让销售讲真实客户砍价场景,全员共创更好的回应方式;每月一次“话术复审”:更新旧说法、沉淀新成交案例;每个新人入职,第一件事是背熟价值主张+三大讲法结构。
一线销售不怕难讲,怕没人教,销售经理不怕带队,怕没方法,老板不怕贵卖,怕没人讲得清。建立机制的目的,就是让表达力从“靠人”变成“靠系统”,从个体能力变成组织能力。
最后一句话总结:
你的销售赢不赢,不是看谁能说,而是看谁能讲出客户真正听懂的“车况值在哪”。别再用“便宜点、送点装潢”去打动客户,用你团队的表达力,打动客户的理性判断。
申请入群微信:xiaopangfans短线炒股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